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0章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言外之意就是干正事去,别再头疼这些大人已经安排好的事。

这话南枝明白是为他好,但听着就是觉得有些憋屈。

他知道这次朝堂之上的变故掺和不进去,还是做好他手头的研究更重要。

野稻的适应性还是十分不错,成功在皇庄发芽。

只是生长速度没有在黔州那么快,不知道这种野稻是多少代之后才适应黔州野外环境。

换到盛京可能需要重新适应,或许要等到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种子。

动植物的基因都会本能根据环境的变迁,演变出各种适应相应环境的特质。

这个演变过程,大概与生物进化一致,或者说这种对于环境的适应力,本就是一种生物进化。

好在植物的适应性与演变,比动物要更快一些。

大多植物周期比较短,除了树木这种生长周期长达百年,甚至环境合适没有虫害的情况下,千年古树也不是没有。

植物真的太过神奇了,或者说生命真的很神奇。

小皇子忍不住感慨,他这么享受种植与养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真的很喜欢生命的新生在他手中诞生。

南枝还在尝试用皇庄上的二代农场种子,比起农场里直接种植的种子要效果差不少。

他参考的所有数据,都是排出农场内种植数据。

农场里的种植环境特殊,如果专注种稻子的话,农场里的稻子能够做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它能三百六十五熟。

完全没有参考价值,现实不可能有这么离谱的地,能够一天生长成成熟稻。

等到野稻一代与比较稳定的农场二代杂交,或许能够收获意外惊喜。

不过这一步急不来,毕竟他种下的种子也不过都是刚冒芽。

南枝将抽芽的稻子种到水田中,不知道从旱地回到水田之中,野稻还能不能继续长大。

这个适应性而言,南枝觉得野稻不会辜负他的期盼。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留了一部分种子当备份。

试验田里的其他稻种大部分都是从农场里拿出的二代种子,或者二代种子种植后收获的三代种子。

这种事急不来,只能一点点尝试,农场奖励的各种理论知识他也需要一点点学习消化。

将学习到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等到他将这一切消化,恐怕种植技术会进一步有所成长。

同时他也在养猪之外,又添了羊和牛。

他养的并不是那种老黄牛,而是一种褐牛,并非盛京本地的牛,而是南岭知道大哥给南枝送了头牛,特意找来送给弟弟的。

这种褐牛属于又能当肉牛,又能产牛奶,听他二哥说是从一个胡商手上买的。

胡商是从雍州把这些牛带入大夏,试着能不能把这些牛卖出去。

正好碰到南岭,不然说不定这些牛会砸手里。

一共六只褐牛,两公四母,正好能够让南枝通过这几只牛养出一大群。

有两只公牛,就不用头疼扩大养殖规模,近亲繁衍导致牛群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况。

总不能再让胡商大老远送一批褐牛吧?

可以说吃过一回亏的胡商,绝对不会再打褐牛主意。

南枝看到褐牛的时候,判断这种褐牛大概是新疆褐牛的前身,更早的某个品种。

后世的褐牛也是经过引进改良后,不管是产奶量还是产肉量都有所提升。

胡商原本打算带到大夏的褐牛不止六只,只是最后剩下这几只,如果不是南岭看到买下,很有可能这六只牛都得砸手里。

毕竟在大夏牛都是耕牛,对于牛乳这种东西,除了王公贵族,普通老百姓根本连接触都没接触过。

再加上褐牛的颜色与黄牛有些相似,虽然长的不太一样,但百姓将褐牛当成长的有些奇怪的耕牛。

这种情况下,根本不会有多少人买,耕牛不便宜,能够一口气吃下这些牛的太少。

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买得起的对于这几只不精神的褐牛不感兴趣。

牛卖的不便宜,看着像是病殃殃的,完全不像是能够长时间当耕牛的样子。

万一买回去,牛生病了,到时候治还是不治?

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胡商看着他的牛一直无人问津,记得一脑门子汗。

最后就是回京的南岭正好看到这几头牛,又听说这牛养好了还能产牛乳,正好幼弟要养牛,他干脆重金买下。

胡商怕剩下这几只牛砸手里,也没要太高的价,于是皆大欢喜。

不过这几只褐牛还有些水土不服,送到皇庄之上就有些上吐下泻,还是南枝从农场里拿出牧草,以饲料的名义喂给这几头牛。

才慢慢养好,小皇子都怕养不活。

好在他不管是种植技能还是养殖技能,都十分不错。

甚至他还从农场里的牧场商店里买了药水,混合在饲料中。

农场里或许没有人适用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