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天花的人都闻之色变。
郑一官一开始还想隔离隐瞒下这个事情,但是北港靠近闽地,是大琉球最大的贸易中转港口,一向帆来船往,人流量极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症状,北港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医疗物资的不足,所有在北港城中的人都将自己关在房屋之中,减少和外界的接触,一时之间恍若死城。
得知消息的宋时知道,她等待已久的机会来了。
在双港结结实实的搞了小半年的建设,彻底消化了这一波资源稳住了形势后,龟缩一角的淡水港终于伸出了它的触手,开始向着其他的地方伸展。
宋时没有走水路,而是带着青霉素、天花药,以及疟疾的药。从淡水港往南,沿着大琉球西侧的平原,一路推进,一边走访土著,清理海盗和山贼,一边探查地形,清田丈地。
大琉球的平原这一边,由于地势平缓,适宜耕种,很早以前就开始有很多的汉民抛弃身份来到了这里进行耕种,很多的汉民和土著混居着一。
宋时借着妈祖的名义,在这些地方接种天花疫苗,顺便编民入户,分发良种,引导教学,设立定点的机构,行使一下她作为琉球知府最基础的教化之责。
哪怕是郑一官当面,也挑不出什么错误,毕竟从一开始宋时就说了她来大琉球就是来开荒的。
不过就在宋时带着人在桃园等地推广天花药,的时候,北港早已经听说了她破解天花药的事情,派人来请她了。
还是老熟人郑一盛,他的态度一向比郑一官圆滑,还借着郑森兄弟的话题和宋时好一阵寒暄。
当他提出想要购买些许天花药防御的时候,却被宋时断然拒绝。
宋时似笑非笑的看着对方:“镇海将军事务繁忙,这些防疫琐事当然应该由在下这位琉球知府来管,毕竟宋某才是琉球的父母官!郑将军觉得呢?”
宋时在“琉球知府”上加了重音。
如果只是郑家购买天花药,不过就是给有权有势的人接种一波,等其他人自己熬过了天花后,再继续干活,天花虽然是烈性传染病,但是有人痘技术在,死亡率不过是百分之一,大多数的人还是能熬的过去,只是后半生却不好说了。
但是这不是宋时研究出天花药的目标,她要的是堂堂正正以琉球知府的名义,在郑一官的地盘上进行防疫赈灾,她需要照顾到的是整个大琉球的汉人和土著,以后再扩散到中原。
等产量提上来以后,还可以出口创汇。
那些怕死的西方散装贵族,别说能治疗天花的药了,在那个梅毒泛滥的鬼地方,一支青霉素都能让他们疯狂了。
不过接种天花这样的事情,赚钱是其次,让天花这种烈性疾病消失在中原才是最主要的。
暂时赚不到多少钱,那么她就要赚点别的东西!
她需要让北港的人知道,大琉球不是化外之地,不是海盗之乡,而是大魏的国土,大魏的知府有能力,也有资格在这块土地上行使她作为一地知府的管辖权。
名义这个东西,虽然有的时候狗屁不是,但是很多时候却是法理依据的来源,名不正则言不顺!
她需要让北港的人知道,他们领的是琉球知府宋时的情,用的是双港的药,而不是镇海将军郑一官。
他们需要知道,在大琉球能做主的人并不是只有郑一官。
郑一盛看着神情淡然的宋时,知道对方没有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年轻气盛的少年人,最是不能接受妥协和折中的程序。
天花药价值几何,大家都能懂得。
但是宋时却说要免费赠送,免费的东西,从来都是最贵的。
宋时要的是北港的人心,郑一盛看的分明。
郑一盛还真无法下定决心拒绝,整个郑氏家族之中,他是最为顾及亲情的,不然也不会在另一条时间线,郑一官投降女真后,还是选择一意孤行的跟着郑森继续建立反抗军,抵抗女真数十年,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