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定下来,永明城的各种工坊搬迁过来,小琉球也成重新为了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

日本还在战乱时期,对外的粮食进口也成了大头,更不用说其

他的东西了,在胡泉持续不断的扫荡下,之前原本在海上兴风作浪的海盗全部消失不见,双港的矿区倒是多了不少知名不具的苦役。

几次硬碰硬都输了以后,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也都暂时选择了退避,生意还是照做,至少表面上还是遵守着宋时定下来的贸易规则,没有逾越的意思,老老实实拿着大琉球上发布的商贸文牒进行缴税,只是和之前占据大琉球各地港口的情况相比就没有那么方便了,传教更是不用说了。

在小琉球表现优异的嘉娜很快就被提拔到了大琉球,协助宋时处理内政,而接替嘉娜处理小琉球事务的人则成了田川松。

宋时已经打好了大琉球的基础,嘉娜这边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推进就可以了,防御作战方面有胡泉在也能镇的住场子。

早年的琉球只是一个土著众多原始蛮荒的岛屿,即使是海盗和大魏的居民过来,也只是想着开垦一些田地或者是借用港口贸易暂时停放货物,而宋时搬过来以后,不仅以双港为基地大量的采购粮食和物资,还源源不断的产出除了茶叶和瓷器以外的贸易商品,尤其是玻璃器具,在工坊的不断研究之下,已经研究出了钢化玻璃,已经可以对外输出更高级的奢侈品。

随着航运技术的提高,之前的小船远洋模式已经慢慢被抛弃,起码在南海地区是这样。

宋时的船队并不是直接从双港到苏门答腊进行采购,而是像以前的丝绸之路一样,中间分布着无数的节点,每一程都由不同的船队衔接,在节点的附近买地安置仓库。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航运的风险,挺高了物资的流转数量。

之前的时候因为距离遥远,从南洋和西洋运送过来的东西大多是像丝绸香料之类的,重量轻而价格贵,有了当地的流转仓就可以运输更多的物资,像棉花粮食之类原本占据船舱空间比较大的物资也能配比运输。

因为宋时的官方身份,联合了红旗帮的海上关系,在节点附近设立的仓库成为了大魏海商的最佳安全点。

毕竟比起宋时的贸易额,他们的那点资产,确实不值得贪图,虽然还没有正式跨入南洋,但是拉着官方身份设置的站点对于南洋各国的势力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力。

-

宋时收到大琉球的信件的时候,贺章已经带着人马提前去了山西的关隘做准备了。

其实不用左家军找上门来,宋时这边也已经打算过段时间就对闯王动手。过了年后很快就是春耕,既要准备春耕,又要调集物资,宋时忙的不可开交,但是在收到大琉球的信后还是忍不住找龚敬提了一嘴。

龚敬不是特别理解宋时为什么对于纺织这么看重,在他看来纺织最多就是和军装的质量挂钩。

宋时摇了摇头:“双港这边河流众多,没有冰冻期,虽然夏季炎热,但是一年四季都能利用上,因此在永明城突破的水碓技术在双港能派上了大用处。”

龚敬自然知道水碓技术在炼钢的速度上发挥的优势,军队中大量的盔甲和兵器都是在这个技术突破后跟着大量供应上的,他也跟着点了点头。

她继续道:“不管是炼钢还是拉磨,它几乎能解决一半以上的人力消耗,而且可以日夜不停,身毒的棉花正通过海上贸易的路线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双港,原始的织布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双港的需求了。我们需要把纺织的成本压到最低的同时也将人力的使用减到最少,只有这样才能打过江南那边更加廉价的布料,将人口从那些重复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龚敬陷入了沉思:“你是说江南的那些奴工?”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纺织业成风,除了丝绸以外,还产出了大半个大魏的棉麻布匹,因为其低廉的价格几乎无可替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