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章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宋时学的数学几乎都还给老师了,但是利玛窦可是曾和徐光启一起翻译过《几何原本》的。

这两个人倒是提醒了宋时,她现在可不是在偏远的永明城或者是大琉球了。她已经成功的进入了帝国的中心地带。

虽然帝国百废待兴,但是那些因为单一的科举取士而无法一展抱负的人才,也可以开始收割了。

不管是修桥建路还是治理水脉,都需要大量懂得数学和物理的人才。

当初汤若望在京城的时候就凭借着自己的博学发展了不少的士人,其中多少都有些接受了西方的物理以及数学的教育,虽然利玛窦已经去世,但是汤若望可还活着。

顺着这些人的线,想必能挖出不少的人才。

毕竟宋时记得《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就是因为屡试不中才去写了这个。

宋时召集了人手,开始往全国招收杂学大家。

很快,帝国除了军校和吏员培训学校以外,一所专门传授和研究:数学、物理、化学之类学科的学校就将出世。

科举一途终究太窄,三年一次才出近百位的进士也远远满足不了宋时的人力需求。

路给你们拓宽了,怎么走就得看你们自己的了。

至于耶稣教,宋时觉得,也该给佛教和道教一点竞争力上上强度了。

-

此时,宋时一系列针对外海贸易以及安南的行动,让万里之外的南洋都隐隐震动了起来。

不管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都感受到了这个曾经沉睡的帝国向外伸出的触手。

无数的信件随着远洋贸易的帆船回到了欧巴罗,同时也将帝国的异动传达了过去。

震动圣卡特琳娜号沉没的消息……

圣卡特琳娜号沉没的消息从南洋传回了西班牙,引发了西班牙的大震动。

这艘来自葡萄牙的旗舰帆船,在葡萄牙融入西班牙后,短短的数十年的海上生涯中,为帝国源源不断的输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黄金白银,几乎占了西班牙海上贸易的35。

印度的香料和宝石,西非的奴隶与象牙,巴西的糖与烟草,以及来自大魏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无数的资源涌入欧巴罗,这个贫瘠的地方第一次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无数因为航海贸易的热潮而兴建的宫殿和教堂,码头上无数的仓库和港口都证明了这一笔买卖无比的划算。

然而大量的金银输入,导致西班牙本土的通货膨胀达到了250以上,大量开辟的殖民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时也让本土的各种产业开始被冲击。

只要投入一小笔资金,等着船回来,就能赚钱的日子,谁还愿意去工作?

而它的沉没让西班牙王室直接损失当年美洲白银收入的15,加剧了因为战争而导致的财政危机。

热那亚银行家持有大量以美洲白银为抵押的西班牙国债,圣卡特琳娜号沉没消息引发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西班牙债券价格暴跌。

与之相对应的,西印度公司股价在沉没消息公布后上涨17。

庞大的海上贸易引来的鬣狗绝不止一家,多的是虎视眈眈的人。

对于当前的西班牙皇室来说,他本来已经靠“西班牙道路”(从意大利到尼德兰的军事走廊)控制住了大半个欧洲。

但是总有几个反骨要挑战西班牙皇室的权威,除了不断在海上劫掠西班牙运银船的英国海盗,最可恶的莫过于那个不肯被帝国统治的荷兰,借着西班牙主力全牵制在欧巴罗的时候,反而不断在海外贸易上冲击西班牙商船,并且抢夺了葡萄牙的马六甲海峡和香料群岛上的据点,试图打破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塑造的海上霸权。

而这次的圣卡特琳娜号沉没无疑是让西班牙敲醒了警钟,要知道,那船上可是还装着一位耶稣会的主教!

不管是出于天主教联盟和新教阵营的对立,还是出于争夺海上霸权,再这样放任下去,荷兰早晚会成为西班牙的心腹大患,没有人能坐视财富从自己家转移到别人家去!荷兰的港口,每年可是要建造400艘的商船。

这些无一不是在挑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霸主的地位!

西班牙的本土,在从未暂歇的寒冷与瘟疫中再度拉响了战争的号角!

一道道的命令从西班牙传送到各地的殖民地,尤其是靠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葡印总督,更是接收到了东征摧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贸易基石的命令。

而另一边的荷兰,通过围海造田技术(风车排水系统)使农业产量提升,而香料群岛和马六甲更是源源不断的向本土输送着无数的利益。

在得到了来自南洋的消息后,面对西班牙来势汹汹。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那个孤悬海外,刚刚建起一个殖民地,正在进行圈地运动,并尝试将英格兰和苏格兰联合的国家!

17世纪,寒冷无差别的攻击着居住在温带地区的每一个国家。

春天的气温下降半摄氏度,栽种作物就要延后十天,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